头部白癜风和白癜风的区别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21610.html↑差一“点”,与您擦肩而过!
离福建省初二年生物中考的时间(7月20日)越来越近了,为了做好初二年的生物中考复习工作,春藤老师根据《福建省考试指导意见》收集整理制作10个主题的复习策略、课件和相应的精选练习,其他省市的也可以参考学习和交流。由于图片较多篇幅有限,只能陆续和大家分享复习策略,需要得到完整的复习策略、课件和精选练习的一个主题需要支付9.9元,有需要的可以联系春藤老师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
(
)(2)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所有绿色的部分。(
)(3)人们常在清晨和下午到草地或树林中锻炼身体,一天当中清晨的树林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最多。(
)(4)适当提高植物的含水量,可以有效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从而促进有机物的积累。
实验突破
实验4: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淀粉遇碘液变蓝;叶绿素易溶于酒精。
遮光部分
未遮光部分
现象
不变蓝色
变蓝色
分析
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淀粉生成
有光照,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结论
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________
例 小马同学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发现一些问题,请帮他解决。
(1)在本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为了设置_______实验。这样设置后,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3)为了让实验可信,应将遮好纸片的植物放在________处24小时,再将植物置于光下几小时。(4)这样处理后,摘取一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逐渐变为绿色溶液,你认为是什么物质溶于酒精?______。(5)用清水漂洗脱色叶片后向叶片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____。(6)滴加碘液片刻后,再用清水洗去碘液,预期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色,不遮光部分将变为_____色。核心素养拓展与创新探究不同光照方式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漳州5月质检)为探究不同光照方式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三组实验,各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秒,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量,其中m代表A组所测的量,处理步骤和实验结果如表(不考虑光照等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组别
A
B
C
处理步骤
其他条件
提供适宜稳定且?的温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
光照方式
光照秒
光照67.5秒,黑暗67.5秒
光照7.5秒,黑暗7.5秒。再重复8次
有机物的量
m
50%m
70%m
请回答:(1)表中“?”应填入________。(2)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组中“再重复8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单位光照时间内,[]组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最高,依据是________。(5)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除了自身利用之外,也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________。实验5: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先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2.然后剪取大小相同的两枝条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3.甲烧杯放入盛有25%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的水槽内,乙烧杯放入盛有等量清水的水槽内,将两套实验装置分别套上透明玻璃罩。4.将两装置同时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5.打开装置取下叶片,酒精脱色后加碘液,检验叶片内有无淀粉产生。
装置
甲装置
乙装置
现象
________
变蓝
结论
________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1.实验中透明玻璃罩需要密封,目的是防止外界气体进入,影响实验结果。2.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因此实验中要避免皮肤接触氢氧化钠溶液,注意安全。核心素养拓展与创新1.上述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验证透明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是否被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吸收)2.装置优化
某同学设置了如下的装置验证上述实验,空气经过装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集气瓶处理,二氧化碳被去除(装有石灰水的集气瓶验证处理后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在抽气泵的作用下,经过处理的空气被抽入套在叶片上的玻璃瓶内,同时将玻璃瓶内原有的空气排出,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
例 (原创)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基本步骤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此方案设计有不妥之处,还应增设对照组:另设一套装置,将玻璃罩内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______,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此实验的变量_____。(2)“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步骤③中,小烧杯中的液体是____,叶片颜色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在步骤④中,叶片的颜色变化是______,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二氧化碳不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则在其他实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预测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光合作用所需原料还有________,是通过______运输的。实验6: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氧气有助燃性,可以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复燃。1.如图所示,采集一些金鱼藻,把金鱼藻放在玻璃容器中,加2/3体积的水。用玻璃漏斗罩住金鱼藻,漏斗上倒放一只盛满水的试管。把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可以看见有________从金鱼藻上慢慢地上升,进入试管。2.待试管里的水被排出1/2左右时,用手指堵住试管口,取出水面。迅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口内。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重新燃烧起来。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说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___。金鱼藻要新鲜、大量,光照要充足,这样有利于增加光合作用生成氧气的量,可使实验结果明显。例 使用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收集氧气,测定氧气的一个性质,目的是能够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氧气。以下为实验装置:(1)进行本实验的最好环境及时间为(
)A.光线充足、通风良好,下午5∶00—6∶00B.光线充足、通风良好,上午10∶00—11∶00C.光线充足、通风不畅,清晨5∶00—6∶00D.光线充足、通风不畅,中午2∶00—3∶00(2)同等时间后,能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重新燃烧起来的试管是___(填“A”或“B”),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实验的正确步骤顺序,用字母及箭头表示出来___________。A.把装置移到光下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C.把金鱼藻放在烧杯中,再用漏斗和试管依次反扣D.将收集一定量气体的试管取出(4)这个实验证明了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___。核心素养拓展与创新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白炽灯先后放在离试管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假设试管内的水温恒定)。收集到的数据如下表。
距离/cm
每分钟观察到的气泡数目/个
10
60
20
25
30
x
40
5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植物离光源越近,产生的气泡数越多,说明植物的________作用越强,也说明这种作用与光照本身的________有一定的关系。
(2)气泡的成分是________,表中数据x的值应介于________之间。(3)如果将试管放在黑暗中,则植物仍然能进行______作用。(4)某同学想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请帮他设计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