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星美人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黑天鹅影评人与戏的交织白与黑的转
TUhjnbcbe - 2025/3/10 19:48:00

《黑天鹅》影评——人与戏的交织白与黑的转换

资料介绍:

《黑天鹅》是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导演的一部剧情惊悚片。这部影片来自于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对芭蕾舞浓厚的兴趣,早在许多年之前,他的妹妹在学校里的表演课中学习芭蕾舞的时候,阿罗诺夫斯基就开始构想一部关于芭蕾舞演员的影片。剧本的故事发生在纽约的戏剧界,讲述了一个演员通过角色发现了自己的心理阴暗面。他说:这个剧本看起来有《彗星美人》的感觉,但是其中的惊悚元素又是彻头彻尾的罗曼·波兰斯基的面孔,那些双重人格和虚实莫辩的幻想和对手,又是脱胎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短篇小说集《双重人格》。

剧情回眸:

纽约剧团要重新拍《天鹅湖》,前黑天鹅领舞贝丝因年长不得不退出舞台,需要重新选一位演员来分饰白天鹅和黑天鹅两个角色。妮娜在同为芭蕾舞演员的母亲的教导下,自幼学习芭蕾舞,如今已经技艺超众。面临选人之时,妮娜只能完美的演绎白天鹅,却始终无法达到黑天鹅那种妩媚又黑暗的感觉,而且中途被另一个与她竞争的女演员莉莉打断了,妮娜很伤心。她试图去找总监托马斯,却被托马斯强吻,她狠心拒绝后以为没有机会了,结果托马斯选了妮娜当“天鹅皇后”。但也渐渐有了妮娜靠色相上位的闲言碎语,给妮娜造成了很大压力。妮娜背后的挠伤,脚趾的伤,让她更加害怕担心。总监不断的给她心理暗示,让她释放自己做到黑天鹅般的诱惑,而在竞争对手莉莉的催化下,妮娜开始了不顾一切的探索起自己的黑暗一面,然后一步一步变得诱惑放纵,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毁灭。

精彩片段:

1.开头音乐奠定影片灰色基调,黑暗环境中舞蹈的芭蕾舞者,穿着白色蕾丝的圆舞裙,随着音乐的节奏剧烈,舞蹈愈加激情,是白天鹅的演绎,巫师(代表黑暗)出现在了画面中,与芭蕾舞进行纠缠,到了最激烈的时刻,音乐停止,同时明确了这仅仅是女主人公妮娜做的一场梦。

(我认为,开头的这个梦,恰恰能够暗示影片最终的讲述,一部好的影片,往往在开头就能够明确的告知观众它的主旨。而一个黑一个白,黑暗与光明的交织,正反映出女主妮娜之后人格的两面性,也反应了人本身性格或者自身本身存在的另一面)

2.片尾妮娜最后一幕的表演,随着妮娜跟着剧情和内心释放出了诱惑,她内心的追求完美,使她不断黑化,黑暗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妮娜身上甚至长出了羽毛,最后竟然展翅,这都是她内心已经黑暗扭曲的外在化表现,实则,是她内心的一种崩溃,一步步走向自我的毁灭。最后,还自己刺了自己,黑暗使她出现了精神扭曲,产生了幻想,最后用力一跳,是她演出的结束,同时她也结束了自己的接下来的生活和生命,哀歌一叹,完美一时,皆毁于一旦。

案例点评:

“天鹅湖”本身讲述的就是一位纤纤处子的公主堕落再重生,最后依然为了终止绝望而死亡的悲情故事。而天鹅的黑白双面成了整出舞剧的亮点。

影片中出现了众多镜子的影像,而每一次的出现,都会比之前一次更加黑暗和惊悚,镜子代表了女主妮娜的黑暗的一面,同时也是女主一步步步入黑暗的一个见证,而最后镜子破灭,也象征了妮娜的黑暗面破壳而出,而光明的一面已经彻底消失。在贝丝曾经用过的房间里照镜子,在试衣间多面镜子里看到自己在挠背后的伤,包括在家中照镜子时看到背后伤口长出羽毛,拔了出来,这些镜子中的画面,正是妮娜内心中的消极和黑暗,各种压力夹杂在一起,使妮娜变得精神有些分裂,同时也有些失常的出现幻象,一个人内心多么扭曲,她看到的事物往往也会很可怕,这正是黑暗心理也是这部惊悚片带给观众的震撼与恐惧。

女主妮娜跟她的妈妈十分的相像,都有些过分的追求完美,有些执拗的追求,内心也都存在着黑暗。妮娜可以为了保持身材,一口不吃奶油蛋糕,而母亲为了让妮娜时刻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对于妮娜的作息时间严加看管,甚至做什么都只考虑到女儿,连自己画的画都是女儿女儿各种姿势的人像,可以称之为有些疯狂,不得不说,心里的扭曲程度不亚于自己的女儿,而且,女儿变成这个样子,也跟母亲的管教有着很大的关系,甚至妮娜对自己的母亲还有些惧怕。

过份的保护和掌控使妮娜从骨子里渴望逃离,但习惯与懦弱使她被困在那个粉色甜美的小卧室——她本可以就这样过完一生。而总监托马斯,一手促成了妮娜这个白天鹅向黑天鹅的蜕变,他不是什么高贵的王子,而是个故事里与黑天鹅共谋的巫师巴伦萨。是他一步一步引导妮娜,让妮娜一步步走向错误的深渊,错误的认为做到黑天鹅才是最后的完美。

但是事实是,她虽然崇拜贝丝,但是只是一种盲目的崇拜。贝丝并不是他应该去效仿的对象。而且,她没有贝丝那种敢做的勇敢,恰恰相反,她逃避自我,不愿正视镜中的另一个自己,虽敬畏完美,但自始至终未曾理解过完美。

不可否认,最后倒地的那一刻,她确实感觉到了完美,打破了镜子,成为自己的另一面,但一切都已经结束了。那样的完美反而是一种牺牲,她打破了人能承受的力量,任由黑暗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最后无法自拔。迷失在了镜子里的另一个我,同时也失去了那个本来的自己。这是她追求黑暗和完美所付出的代价,是血的代价;是为了达到角色的重生,而以死亡作为交换的代价。完成蜕变的那一刻,其实,她也获得了另一个角度的新生。

还值得一提的是,她的竞争对手莉莉,是个充满心机的女孩,她是一切的源点也是终点。

她是妮娜面对镜子的另一面,是妮娜想要成为却不能成为的另一面。在酒吧中她语调低沉地嘶嘶出声,劝说妮娜吸毒嗑药,就如同伊甸园中引诱夏娃偷吃禁果的毒蛇。唯一不同的,是妮娜吃下“禁果”之后,不是堕落,而是解放。莉莉成为妮娜的性幻想对象。在妮娜幻想中的那个晚上,妮娜恍惚间将莉莉幻化成了“黑天鹅”。那个黑暗的自己浮出水面,那个靡乱的夜晚就是“黑”与“白”的交替。

妮娜的潜意思开始接受“黑”的存在,她放开思想的禁锢,放开她一直保持的禁欲形象,她接纳了“她”,以一种原始本能的方式。

而就在那之后,妮娜排练的舞衣和披肩也变成了灰色,黑白的交界,隐喻她正在转变。在影片最后,妮娜撞破镜子,“杀死”自己幻想的另一面莉莉,是因为她已经不再需要幻想,她狠戾地对“自己”的另一面叫喊:It’smyturn!她不需要再逃避,她完成了蜕变,成了当之无愧的“黑天鹅”。

人总会有个两面性,只是,心理的另外一面,在理智的情况下,或者说在正常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的,或者说,想要看到激发自己的另外一面,是需要一个强烈和漫长的触发点的。你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一切黑暗都是源于灰白的。

适度黑暗有利,而如果过于苛求和逼迫,往往适得其反。抛开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好好关爱自己的内心世界。

1
查看完整版本: 黑天鹅影评人与戏的交织白与黑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