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力量打造行业领导者
作者/周亚波
来源/三声(ID:tosansheng)
一方面,以偶像综艺为首的渠道效应不能解决供应能力的缺失,更无法拯救市场的先天缺陷;但另一方面,在渠道效应下,偶像产业新一轮的发展仍然难以背离这种接近“鸡血”的眼球效应,在多重矛盾尚未解决的困局中,各方的选择仍然会牵一发动全身。
一如年,在年,我们仍将迎来三档“偶像选秀节目”。除了正在热播的《青春有你2》(爱奇艺),《创造营》(腾讯视频)和《少年之名》(优酷)均箭在弦上。
率先开播的《青春有你2》再次证明了此类节目在热度上的可能性,但热度制造点和与此对应的争议也在持续。
自被称为“偶像元年”的年以来,围绕“偶像综艺”与“偶像产业”的进退的讨论就未曾停止。在仍未停止的三巨头竞逐的长视频网站赛道上,略显过量的节目、略显乏力的造血能力,已经在通过节目或主动、或被动的形式来体现。
这种自发的探索以“偶像综艺”的大热为起源,以韩国“模式”引入为轴。一方面,作为主导者,平台在引进节目的同时,也曾希望通过其他渠道的建立,渴望自上而下建立完整的偶像生态,却又因为基础设施的缺乏而同时中止;而在中止过后,围绕话题热度的“真人秀逻辑”,又重新在节目制作中抬头。
外部的环境也在或推动、或阻碍着变化的发生。在风口兴起、热钱涌入的洗牌过后,大批经纪公司发现,短期靠综艺、长期靠影视的基本模式仍然是许多经纪公司无法跳脱的局限;而早于内地偶像市场成熟起来的粉丝生态,正在一批又一批的节目中一面消磨着耐心,一面完成着自适。
一个新赛道的完整建立,必然需要多方参与者共同面对生产、输出、变现等多重问题。一方面,以偶像综艺为首的渠道效应不能解决供应能力的缺失,更无法拯救市场的先天缺陷;但另一方面,在渠道效应下,偶像产业新一轮的发展仍然难以背离这种接近“鸡血”的眼球效应,在多重矛盾尚未解决的困局中,各方选择仍然会牵一发动全身。
路越走越宽还是越走越窄,取决于此。
01
自我探索
从年至今(包括尚未播出)的8档“偶像综艺选秀”节目,尚未完全脱离“模式”。
“模式”诞生于韩国,其产生的背景与SM、YG、JYP三大娱乐经纪公司在偶像产业中的主导地位息息相关。在三大公司掌握着韩国6成左右的偶像资源的情况下,一些来源于中小型经纪公司的练习生缺少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