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经历过香港回归的人,对“紫荆”这个名字应该并不陌生。在互联网尚不发达的年代,各大媒体在电视和纸面上铺天盖地地介绍有关香港回归的一切信息。这其中和植物有关的,莫过于香港特别行*区的区旗和区徽上的植物图案了。
香港西九龙站,香港特别行*区紫荆花区旗醒目。图片:东方IC
当时的新闻只说到这种叫做“紫荆”的植物是香港特有的,代表着香港人民的精神,除此之外再无任何相关信息,甚至连植物真身的照片都没给出一张。这让还处在“真·不认识植物”状态的我很是郁闷,完全不能从抽象的图案上还原出植物的样子。
没过多久(暴露年龄了),进入大学校园的我在学习植物学课程时,又一次见到了“紫荆”这个名字。不过这次见到的,却不是香港的代表了。
今日主角紫荆(Cercischinensis)。图片:Fanghong/wikimedia
此紫荆非彼“紫荆”
作为香港代表的“紫荆”与今天的主角紫荆(Cercischinensis)都是豆科家族的成员,前者在中国植物志上的名字叫做红花羊蹄甲(Bauhinia×blakeana),和紫荆其实是两个物种。
需要注意的是,香港特别行*区区旗和区徽上所绘制的红花羊蹄甲,其实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作品了,和现实中花的形态有一定的差异。
这才是香港特别行*区区旗图案的原型——红花羊蹄甲。图片:Ianare/wikimedia
真·紫荆通常是单生或者丛生的灌木,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木本花卉,因此在城市绿化中多有使用。紫荆花的颜色通常为鲜艳的紫红色或粉红色,二到十余朵成簇生长,主要集中在主干和老枝上,向上逐渐减少。除幼嫩枝条上的花与叶同时开放,其他部位均为先花后叶,所以尽管花的长度只有一厘米左右,但看起来却十分醒目,紫荆也因此得到一个别名:满条红。
一树红。图片:wikimedia
“蝴蝶”翩翩飞
紫荆所在的豆科种类繁多,是世界第三大科(前两位是菊科与兰科)。豆科植物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果实均为荚果,大部分种类的花冠形态通常为蝶形(像蝴蝶似的)。蝶形花冠一般有五枚花瓣:最内侧两枚贴合在一起,形似船舶的龙骨,因此称为龙骨瓣;两侧的两枚花瓣形似翅膀,因此称为翼瓣;而最上面的一枚高高扬起,形似旗帜,被称为旗瓣。
一朵典型的蝶形花。图片:G.D.Carr
紫荆的荚果。图片:KENPEI/wikimedia
但如果仔细观察,你或许会觉得紫荆花的形态与典型的豆科蝶形花有所不同。虽然紫荆也有五枚花瓣,且有旗瓣、翼瓣和龙骨瓣之分,但却不是蝶形花冠。这是因为它的旗瓣并不在最上面,而是被两侧的翼瓣压在下面。在植物学上,这样的花冠被叫做假蝶形花冠。
紫荆假蝶形花特写。图片:plant-world-seeds;gardens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