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根根
北影未毕业生
情感极端丰富的非典型金牛女
电影理论专业,热爱电影、热爱写作;
浪漫主义的乐天派......
所有的表演类艺术都有明星,但是明星制度为大制片厂时期的美国好莱坞所独创。
之所以称之为“制度”,是因为美国制片厂时代的明星可不是自然形成或是随便吹捧而成的。好莱坞制片厂的明星是系统的、有计划地生产出来的,与类型电影制度相辅相成。
上一期曾提到,在大制片厂时代,电影制片人有着无上的权力,因为他们总能保证电影在可控的成本内多赚钱。制片人无往不利的法宝就是明星制度与类型制度。
这一期,我们就来谈谈法宝之一的明星制度。
好莱坞片厂时代最著名的童星秀兰·邓波儿
早期电影时期,片场的老板不希望演员成名后索要高薪,故不在影片中给演员署名。后来,渐渐有一些影片署上演员的艺名。
后来环球影业的创始人卡尔·莱默尔发现有一位名叫范兰·梯的演员在死后有很多人为他送葬,因此发现了演员作为明星的价值。
他高薪聘请演员,让他们以真名出现在影片中,并将他们包装和炒作,结果有许多观众为了明星去看电影,因此提高了票房成绩。其他公司因此也纷纷效仿。明星的身价也因此越来越高。
当时世界电影仅欧洲电影与美国电影较为有竞争力,因为文化底蕴不足,美国电影缺乏欧洲电影深刻的艺术性和艺术内核。但好莱坞电影大亨们马上找到了自己电影中重要的看点——明星。
好莱坞成名的瑞典明星英格丽·鲍曼
在好莱坞大制片厂时代,明星决定了影片的票房,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影片的价值。影片的制作完全围绕着明星而展开,编剧为明星量身定做剧本、导演选择适合明星的类型拍摄,许多明星甚至有自己的御用摄影师用以在镜头前放大自己外貌上的优点、掩盖缺点。
每个明星发展出自己固定的影迷群,影迷向明星来信的多少显示了明星的影响力,而明星的影响力又直接与所在片场的实力挂钩。
在制片厂全盛的年代,每个电影公司都有自己的当家明星(举例)。
派拉蒙公司
克劳黛·考尔白
《一夜风流》
加里·格兰特
《深闺疑云》、《西北偏北》
华纳公司
亨弗莱·鲍嘉
《卡萨布兰卡》
贝蒂·戴维斯
《慧星美人》
米高梅公司
克拉克·盖博
《一夜风流》、《乱世佳人》
朱迪·嘉兰
《绿野仙踪》
葛丽泰·嘉宝
《安娜·卡列尼娜》、《瑞典女王》
明星制度的诞生,使得观众不再单纯以影片好不好看或者艺术性够不够来选择电影,而是开始以明星和电影类型来选择电影。
“类型演员”是那个时代开创的术语,也被称为“性格明星”,即有自己固定的人物设定,只出演与自己人设相符的角色。
当然也有部分不愿意被定型的明星,如凯瑟琳·赫本喜欢出演各种各样跨度大的角色以挑战演技。
不愿被定型的明星凯瑟琳·赫本
但大多数明星还是愿意做“类型演员”。
如约翰·韦恩永远是孤独、粗狂的西部牛仔、克拉克·盖博是梦中情人、而玛丽莲·梦露则是美艳无脑的金发女郎。类型安全、高效,观众一进电影院看到明星便能了解所要看的影片类型和大致内容。
明星是美国电影造梦的极致,他们像是图腾,代表了某种价值观,让观众拥护他们、崇拜他们,为他们疯狂。
好莱坞片厂时代晚期最成功的明星玛丽莲·梦露
下一期,我们将讲述与明星制度相匹配的类型制度。
往期好文
美国电影史
有声电影与好莱坞的“*金时代”
知识
你是如何被吸引进电影院的?(电影宣传营销之线下宣传营销)
知识
电影线上营销之“软件营销”
知识
什么是电影营销,线上营销的硬件营销
知识
剧组3:电影后期需要做哪些工作
知识
剧组2:拍摄阶段的剧组分工以及职能详解
知识
电影剧组是如何工作的?
相关汇总都在这里了~
知识
电影史系列1-6汇总
知识
电影术语系列1-7回顾
年12月往期文章汇总
年11月往期文章汇总
年10月往期文章汇总
年9月好文汇总
更多好文可进入